首页-新闻-新闻详情

央美国际丨国际艺术中等课程“景德镇非遗研学之旅汇报展”圆满举办

2025.02.25

景德镇,一直以来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和千年陶瓷文化的代表地。近日,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学院策划、组织国际艺术中等课程一年级学生前往景德镇,开展为期七天的“景德镇非遗研学之旅”实践课程。

2024年11月22日,学生们参与策展设计布展——景德镇非遗研学之旅汇报展“凝固的情绪 Malleable Emotions”在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学院艺术中心圆满举办。此次展览不仅展示了学生们的艺术创作成果,也标志着学院在中等课推出的在地研学课程圆满结束。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一次跨越地域、跨越时空、跨越学科的艺术探索。

在这片泥土与火焰交织的土地上,学生们通过“在地文化研学”的方式,深入工坊,切身体验了瓷器制作过程中从采泥、成型、上釉到烧制的每一个环节。中国的传统技艺为学生们提供了直观的艺术感知和创作灵感,每一位同学都在与传统工艺的接触中,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,并以全新的视角将这段经验融入到个人创作中。

 < 拓宽艺术学习的边界 >

景德镇的研学之旅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,学院特别注重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。在与工艺师傅面对面学习到艺术创作的过程中,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,同时激发了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通过对中国传统瓷艺的学习,学生们不仅提升了艺术技法,也在艺术的语言与表达中,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。这不仅是对传统艺术的学习,也是他们对当代艺术和未来艺术方向的思考与实验。

 < 创作中的成长与收获> 

汇报展览“凝固的情绪”展出了学生们在景德镇研学之旅中的创作成果。展览中的每一件作品,都体现了学生们对传统工艺的深入理解以及个人艺术风格的探索。从传统瓷器雕塑到现代艺术装置,从釉色的变化到形态的创新,每一件作品都凝聚了他们的心血与情感,展现了他们在这次研学旅程中的成长。

学生作品通过创新的材料应用和形式变革,挑战了传统瓷器的固有印象,呈现出当代艺术的特征。一些作品则在细节上注重情感表达,通过色彩、纹理与形状的巧妙组合,反映出学生们在景德镇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思考。这些作品不仅是他们技艺的展示,更是他们艺术创作中内心世界的流露。

< 未来展望继续深化 >

本次“景德镇非遗研学之旅”是学校将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结合的探索,研学课程不仅让学生们深入了解传统技艺和艺术文化,更帮助他们提升在实际创作中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。汇报展览是学生们通过实践学习的成果展示,也是他们迈向未来艺术道路的起点。


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学院一直致力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,推动艺术教育的创新和深化。未来,学院将陆续推出一系列在地研学课程,通过将学生带入具有历史文化背景的地方,提升学生在实际创作中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,促进他们的艺术创作与跨学科思维的形成,帮助他们在全球化的艺术语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声音。



< 开幕式现场 >

学生代表许潇元于开幕式发言




< 部分学生作品 >

刘嘉琪 《海螺》

韩紫初 《心脏》

周天娇 《面包》

李潇和《下雨可能是云朵在哭泣?》

胡潇 《童年》

周曾玉 《家》

陈一绮《小茶杯和小花瓶》

赵含香 《煮老的牛肉卷》

胡筱晗 《凋零》

王诗琴 《珊瑚盆》

樊文越 《心碎时刻》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"发现"
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